栽培措施對玉米粗蛋白的影響
植物的葉片中,粗蛋白的含量已經在大幅度的降低,主要還是和我們生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的,具體的粗蛋白的含量還是要使用粗蛋白測定儀來完成測定,我們通過研究發現,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在乳熟末期出現的。其次就是在葉片以及莖桿上了,在灌漿期以后粗蛋白就會不斷的在進行增加。近些年,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對飼料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在重視解決飼料問題發展牧業的同時,絕不能忽略糧食問題和農業的發展。
因此,發展糧飼兼用玉米生產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佳選擇。國內外有大量關于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的研究報道,但對糧飼兼用型玉米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較多偏重產量的形成,對于不同類型玉米品種的飼用營養價值研究鮮見報道。本試驗系統地研究糧飼兼用型玉米植株粗蛋白形成規律及其農藝措施的影響,旨在為飼用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生產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進一步調整玉米生產的品種結構,滿足畜牧業生產的需求提供指導。
不同栽培措施對葉片粗蛋白含量的影響也存在差異。灌漿期前收獲,中密度處理下葉片粗蛋白含量最高,過高的密度使粗蛋白含量下降, 乳熟期后收獲,葉片粗蛋白含量則隨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從散粉至完熟期,均以中等施氮量、施磷量水平葉片粗蛋白含量最高,在施氮、磷量不足或過量情況下,粗蛋白含量都較低。不同栽培措施對莖鞘粗蛋白含量有顯著影響。隨著密度增大,莖鞘粗蛋白含量明顯降低;施氮量增加,莖鞘粗蛋白含量呈增高趨勢;施磷量的影響表現為中量水平下莖鞘粗蛋白含量最高,過量施磷或施磷不足情況下,莖鞘粗蛋白含量較低。
雌穗粗蛋白含量從散粉期開始逐漸升高,至乳熟末期達到最大值,完熟期又有所降低。隨著密度增大,果穗中粗蛋白含量呈降低趨勢。施氮量增加,果穗粗蛋白含量呈增高趨勢;過量施磷或施磷不足情況下,果穗粗蛋白含量較低,施磷量中量水平下果穗粗蛋白含量較高。葉片、莖鞘和雌穗粗蛋白積累量在不同收獲時期的變化與其粗蛋白含量的變化趨勢基本相似,不同栽培措施對粗蛋白積累量的影響和對粗蛋白含量的影響也較為一致。
從玉米植株總粗蛋白積累量來看,散粉至完熟期,整株粗蛋白積累量呈單峰曲線變化, 峰值出現在乳熟末期,完熟期由于籽粒中淀粉和糖類物質積累增加,整個植株的粗蛋白積累量有所降低。不同栽培措施對各器官粗蛋白分配量均有明顯影響。總體來說,隨著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葉片、莖鞘和雌穗中粗蛋白分配量呈增加趨勢,當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超過中量水平后,各器官粗蛋白分配量均有所降低。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www.1004-7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