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價令到期,食用油價格四月面臨考驗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1-04-02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限價令到期物價四月臨考
3月份結束,春天的氣息更濃了,但通脹的陰霾卻愈發沉重的籠罩大地。
按照幾個月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糧食局等部門下發的臨時限價措施,從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底國內幾家主要的小包裝食用油和面粉生產企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重點市場批發價格以及直供超市零售價格均不得上調,各品種的出廠價格也均不得高于相應最高限價水平。
現在,至少在新的限價措施出臺之前,企業被“松綁”了。“對于企業來說,肯定希望能夠漲價,因為生產還是虧損的。”一家食用油企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和每一個普通人生活關系最為緊密的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價格在4月份均蠢蠢欲動。從近期幾乎同時傳出漲價信息的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等四大日化巨頭到康師傅方便面再到一直被壓制的食用油、面粉等不一而足。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于3月29日表示,發改委已經約談了相關企業,了解情況,并明確表示,各類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不得隨意搭車漲價,更不許串通漲價、哄抬物價。但記者了解到,對于通脹壓力如此空前的4月份,發改委“約談”的效果似乎并不樂觀。
限價令終止?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繼續執行限價令的通知。”國內一家最主要的食用油生產企業人士對記者說,“而我們也還沒有最終決定是否將在4月份提價,看競爭對手怎么動吧。”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益海嘉里、中糧集團在內的大型食用油企業,均在考慮產品提價的事宜。
在此之前的2010年年底,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九三糧油工業集團、中紡集團和三河匯福糧油集團等幾家油脂企業被發改委要求要將小包裝大豆油、菜籽油和調和油的價格維持到2011年3月底,不得提價。幾乎同時被禁止漲價的還有中糧集團、五得利面粉集團、北京糧食集團、天津糧食集團和中儲糧總公司等10家主要的面粉生產企業,同樣要堅持到3月底。整整4個月的時間,包含了消費高峰的春節以及極為敏感的兩會時間。
作為補償條件,發改委、財政部、糧食局等部門決定,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向這些為抗通脹做出“犧牲”的企業定向銷售一批國家臨時存儲大豆、菜籽油以及小麥。不過具體的分配措施卻引來諸多詬病。
“作為大企業,在這個時期盡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應該的,不過,在定向銷售的公平性上有關部門考慮不周。”國內一家主要食用油企業人士對記者說。當時并不是按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大小以及虧損多少來制定的,比如,銷售給中糧的10萬噸大豆大約可以生產1個月,而同樣得到10萬噸大豆的益海嘉里能生產12天。
按照發改委的要求,小包裝大豆油的價格要穩定在9400元/噸,而作為其上一級產品的一級壓榨毛油價格卻一度高達11500元/噸,價格嚴重倒掛。雖然3月份大豆毛油價格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在10000元/噸以上,以小包裝最高限價計算,每噸至少虧損600元。
再加上其他沒有得到定向銷售資格的企業選擇減少甚至停止了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和供應,導致幾家大企業的產品占有率大幅被動增長,“益海嘉里的市場占有率至少達到了50%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業內人士估計,在食用油行業,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就高達60%以上,由于他們的終端產品價格被限制,也使得整個行業的價格沒有提高的可能,“東北的油脂加工企業現在盈利狀況很差,很多都是勉強維持。”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雨對記者說。
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再加上現在正是消費的淡季,因此有業內人士估計,食用油企業可能采取小幅上漲的方式逐步彌合虧損。
“對政府來說,食用油和面粉行業相對比較好限價,因為除了益海嘉里,都以國有大企業為主,他們肯定要聽話,但是日化企業都是外資,只要理由充分,怎么能不允許人家漲價呢?”上述食用油企業人士表示。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宏觀策略的郭磊告訴記者,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在快速上升之后,會有一個很廣泛的向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傳導鏈條。“從大宗商品的CRB指數(期貨物價指數),到PPI,再到CPI,有一個傳導過程。如PPI一般會對3個月之后的CPI帶來較大壓力。所以,目前的日化用品漲價,要從幾個月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飆升去理解。所以,目前的兩個季度對日化行業將是一個非常難受的階段。”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現在,企業的市場決策行為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個政治行為了,抉擇之難可想而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目前糧食價格還在上漲,肉類價格比較穩定,從整個通脹形勢來看,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作用還有待逐步顯現,所以物價的漲幅在3月份還沒有充分表現出來,4月份的物價漲幅可能更大。雖然拐點在年內應該會出現,但是具體時間還很難判斷。
3月份結束,春天的氣息更濃了,但通脹的陰霾卻愈發沉重的籠罩大地。
按照幾個月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糧食局等部門下發的臨時限價措施,從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底國內幾家主要的小包裝食用油和面粉生產企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重點市場批發價格以及直供超市零售價格均不得上調,各品種的出廠價格也均不得高于相應最高限價水平。
現在,至少在新的限價措施出臺之前,企業被“松綁”了。“對于企業來說,肯定希望能夠漲價,因為生產還是虧損的。”一家食用油企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和每一個普通人生活關系最為緊密的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價格在4月份均蠢蠢欲動。從近期幾乎同時傳出漲價信息的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納愛斯等四大日化巨頭到康師傅方便面再到一直被壓制的食用油、面粉等不一而足。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于3月29日表示,發改委已經約談了相關企業,了解情況,并明確表示,各類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不得隨意搭車漲價,更不許串通漲價、哄抬物價。但記者了解到,對于通脹壓力如此空前的4月份,發改委“約談”的效果似乎并不樂觀。
限價令終止?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繼續執行限價令的通知。”國內一家最主要的食用油生產企業人士對記者說,“而我們也還沒有最終決定是否將在4月份提價,看競爭對手怎么動吧。”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益海嘉里、中糧集團在內的大型食用油企業,均在考慮產品提價的事宜。
在此之前的2010年年底,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九三糧油工業集團、中紡集團和三河匯福糧油集團等幾家油脂企業被發改委要求要將小包裝大豆油、菜籽油和調和油的價格維持到2011年3月底,不得提價。幾乎同時被禁止漲價的還有中糧集團、五得利面粉集團、北京糧食集團、天津糧食集團和中儲糧總公司等10家主要的面粉生產企業,同樣要堅持到3月底。整整4個月的時間,包含了消費高峰的春節以及極為敏感的兩會時間。
作為補償條件,發改委、財政部、糧食局等部門決定,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向這些為抗通脹做出“犧牲”的企業定向銷售一批國家臨時存儲大豆、菜籽油以及小麥。不過具體的分配措施卻引來諸多詬病。
“作為大企業,在這個時期盡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應該的,不過,在定向銷售的公平性上有關部門考慮不周。”國內一家主要食用油企業人士對記者說。當時并不是按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大小以及虧損多少來制定的,比如,銷售給中糧的10萬噸大豆大約可以生產1個月,而同樣得到10萬噸大豆的益海嘉里能生產12天。
按照發改委的要求,小包裝大豆油的價格要穩定在9400元/噸,而作為其上一級產品的一級壓榨毛油價格卻一度高達11500元/噸,價格嚴重倒掛。雖然3月份大豆毛油價格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在10000元/噸以上,以小包裝最高限價計算,每噸至少虧損600元。
再加上其他沒有得到定向銷售資格的企業選擇減少甚至停止了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和供應,導致幾家大企業的產品占有率大幅被動增長,“益海嘉里的市場占有率至少達到了50%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說。
業內人士估計,在食用油行業,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就高達60%以上,由于他們的終端產品價格被限制,也使得整個行業的價格沒有提高的可能,“東北的油脂加工企業現在盈利狀況很差,很多都是勉強維持。”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雨對記者說。
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再加上現在正是消費的淡季,因此有業內人士估計,食用油企業可能采取小幅上漲的方式逐步彌合虧損。
“對政府來說,食用油和面粉行業相對比較好限價,因為除了益海嘉里,都以國有大企業為主,他們肯定要聽話,但是日化企業都是外資,只要理由充分,怎么能不允許人家漲價呢?”上述食用油企業人士表示。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宏觀策略的郭磊告訴記者,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在快速上升之后,會有一個很廣泛的向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傳導鏈條。“從大宗商品的CRB指數(期貨物價指數),到PPI,再到CPI,有一個傳導過程。如PPI一般會對3個月之后的CPI帶來較大壓力。所以,目前的日化用品漲價,要從幾個月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飆升去理解。所以,目前的兩個季度對日化行業將是一個非常難受的階段。”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現在,企業的市場決策行為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一個政治行為了,抉擇之難可想而知。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目前糧食價格還在上漲,肉類價格比較穩定,從整個通脹形勢來看,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作用還有待逐步顯現,所以物價的漲幅在3月份還沒有充分表現出來,4月份的物價漲幅可能更大。雖然拐點在年內應該會出現,但是具體時間還很難判斷。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