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廣綠色儲糧新技術 確保儲備糧數量真質量好
“這些儲存了3年的秈稻谷,保持了較好的新鮮度。”近日,福建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長樂直屬庫負責人鄭頌,忙著組織新一輪糧食輪換。
4月初以來,全省各地政策性糧食儲備庫相繼迎來輪換期。達到輪換年限的原糧,通過全省糧食電子競價交易平臺找到買家后,便從糧倉出庫,運往各大糧食加工企業,最后進入老百姓餐桌。按照規定,稻谷的輪換周期大約為3年,小麥則是3至5年。
“在傳統印象中,儲備糧存放年限較久,品質大不如前。”福建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小勇說,在福建,從各個省級糧食儲備庫出庫的稻谷,脂肪酸值平均都不超過25mgkoh/100g。“新糧變陳糧,品質卻依然有保障。”
好糧品,源自儲糧科技創新。
“為延緩糧食劣變,穩定糧食品質,我們大力推進現代化糧倉建設,著力推廣科技儲糧、綠色儲糧技術,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需要時調得動、用得上。”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全省地方政府儲備,加上社會儲備,可保障全省近7個月口糧需求。
福建地處高溫高濕儲糧生態區,因此,防蟲與控溫,是糧食儲備的關鍵環節。
“應對蟲害,傳統方式是藥物熏蒸。這種方式不僅易產生抗藥性,還不利于環保。”作為全國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鄭頌在全省率先推廣食品級惰性粉氣溶膠防蟲殺蟲技術。“惰性粉顆粒進入害蟲關節,磨損節間膜,蟲體嚴重失水,由此實現物理殺蟲。同時,惰性粉主要成分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鄭頌說。
目前,惰性粉防蟲技術已在全省推廣,并拓展出了惰性粉防蟲線、包裝糧施用惰性粉等不同形態。眼下,鄭頌又在長樂直屬庫開展生物防蟲新技術試驗。該技術通過施用S-烯蟲酯,使害蟲不能孵化、化蛹、羽化,從而抑制其生存與繁殖,具有綠色安全、長效無殘留等優勢。
4月底,在漳州岱山國家糧食儲備庫,保管員陶少軍則通過中控平臺遠程操作,為11座高大平房倉充灌氮氣。
“每年夏天來臨前,對倉房進行氣密性改造,而后注入氮氣,使糧倉內氮氣濃度達到98%以上,并保持40天。”陶少軍說,充氮氣調技術,是福建正在推廣的又一防蟲“黑科技”。“富氮缺氧狀態下,糧蟲生長得到抑制,從而實現生態防蟲。”
隨著氣溫驟升,儲備糧如何安全度夏?
福建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打出了控溫組合拳——以屋頂隔熱、倉內吊頂、空調控溫、糧面壓蓋、倉內環流、門窗隔熱等為主的綜合控溫準低溫儲糧技術,實現平均糧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最高糧溫不超過25℃,由此延緩脂肪酸值增長,保證糧食品質。
漳州岱山國家糧食儲備庫,則做到節能與控溫兩不誤。走進庫區,2萬平方米的倉房屋頂上,布滿光伏面板。“我們因地制宜,利用平房倉、機修車間屋頂,建設了一座10kV光伏電站。”陶少軍說,這座光伏電站每年能發電250萬kWh,更重要的是能夠降低倉溫2℃至3℃,讓滿倉稻谷與小麥安全度夏。
天氣變化無常,糧情同樣動態變化。為實時掌控糧情變化,福建的現代化糧倉有“千里眼”“順風耳”,精準把控糧倉的微妙變化。
“過去,糧情監測與處理依賴人工,現在配備了糧情監控、蟲害檢測、智能通風控制、智能控溫、網絡視頻監控等系統,不僅能遠程實時掌握糧情變化,還能第一時間預警,智能調節倉內溫度、濕度等參數。”鄭頌說,在長樂直屬庫,每個倉廒,布設240個自動測溫點,可實現糧堆無死角覆蓋,實時感知糧溫變化。最近,長樂直屬庫還多了個新幫手——智能機器人“小犀”,身兼保管員、安全員、檢查員數職。
科技興儲的步伐,行穩致遠。
“我們以省儲備糧公司為試點,在全省推廣以綜合控溫準低溫儲糧、惰性粉防蟲應用、充氮氣調儲糧等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儲糧新技術,夯實生態儲糧硬基礎。”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說,我省已成立綠色儲糧與科研推廣中心,并要求每個縣(市、區)都必須新建與本級儲備糧規模相匹配的現代化糧庫,其中生態儲糧新工藝、新裝備為必備要素。下一步,將著重推進運輸機械設備、智能機器人等技術應用。